燃料乙醇蓬勃兴起的绿色新能源
近年来,秸秆焚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可吸入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,加剧城市雾霾。禁止燃烧秸秆成为最近几年环保工作的重点之一。而作为雾霾的另一罪魁祸首机动车尾气排放,也被推到风口浪尖上。面对机动车带来的污染,提升油品质量显得尤为重要。
日前发布的 《安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》显示,“十三五”期间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问题和形势严峻。有关专家表示,安徽省是我国最早推广乙醇汽油的省份,已经取得了成功经验,应以此为抓手,加大力度全面推广乙醇汽油,有效减少雾霾。
推广车用乙醇汽油走在全国前列
在普通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燃料乙醇(俗称酒精),制成车用乙醇汽油。按照国家标准,乙醇汽油是用90%的普通汽油与10%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。使用这种车用乙醇汽油,汽车无需更改发动机。
燃料乙醇的加入,提高了汽油中的氧含量,使得汽油燃烧更加充分,减少了碳氢化合物、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PM2.5的排放;替代了原有的辛烷值促进剂甲基叔丁基醚(MTBE,很难生物降解。当人们暴露在高浓度的MTBE中时,会引起恶心、呕吐、头晕等不适症状);同时降低了汽油中芳烃的含量,可减少次级PM2.5排放。
“开发乙醇代替汽油,既节约能源,又可使汽车排出的有害气体减少,是一项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新课题。”国家车用乙醇推广领导小组特邀顾问、原中石化科技部主任乔映宾指出,我国已成为石油进口大国,受资源的影响,原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。车用乙醇汽油一方面有利于缓解石油紧缺矛盾,另一方面,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。用乙醇替代等量汽油,可使汽车尾气污染减少1/3,同时可避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。
大量研究发现,与普通汽油相比,乙醇汽油总体可减排PM2.5超过40%。其中,汽车尾气中碳氢化合物(CH)浓度平均下降42.7%,一氧化碳(CO)下降34.8%。
我省自2005年4月1日封闭推广使用乙醇汽油至今的10余年的时间,在节能减排方面带来了非常明显的效果。截止到2015年,全省共使用燃料乙醇238万吨,调配车用乙醇汽油2380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8万吨。其中,2015年使用燃料乙醇约33万吨,减少碳排放109万吨。推广车用乙醇汽油,我省已走在了全国前列。
据省公安交管部门数据显示,2015年底,全省机动车保有量约为1100万辆,使用乙醇汽油,相当于减少了约460万辆机动车的尾气排放,不仅减少城市雾霾,更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。自2015年,我省把“持续降低PM10浓度,努力减少雾霾天气”,作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要求。
消化陈化粮促进玉米深加工
为消化陈化粮,我国从2002年进入乙醇汽油实际推广阶段。我省是较早生产燃料乙醇的省份之一,也是国家定点推广乙醇汽油的省份。目前,玉米深加工走在了全国前列,已经形成完整的玉米采购、加工、生产燃料乙醇,并在全省内封闭推广的产业链,年可加工省内产玉米总量的1/3。现燃料乙醇年产量达56万吨、省内使用量达33万吨,混配乙醇汽油达330万吨以上,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,也为当地玉米消化提供了稳定的消费端。
在国家明确多措并举消化粮食库存、大力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政策背景下,利用安徽省多年形成的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基础,适度发展燃料乙醇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路径之一。
玉米是我省皖北地区农户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,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。2005年以来,我省玉米产量连年增长,中国统计年鉴表明由2005年的235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465万吨,增长近1倍。但在粮食收储方面则是高仓满储,财政压力巨大。有专家分析表示,现在国家玉米库存有2.8亿多吨,每吨玉米每年的库存成本大约是在252元,这其中包括了收购费用、保管费用、利息补贴,这还不包括调运、建设仓容等费用。这样维持下去,财政一年需要付出的玉米库存成本费用就将超过655亿元。可见,玉米“去库存”已经刻不容缓。
库存高企也带来了玉米价格不断下滑。据我省粮油价格监测周报显示,2016年1月初的二等玉米批发价还是94.5元/50公斤,到5月8日已经跌到82元/50公斤。 6月中旬,在宿州市埇桥区,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负责人李勇告诉记者,去年初玉米每斤售价1.2元,现在市场价只有0.75元左右。省农委有关专家认为,从目前看,作为主要农作物的玉米,要避免出现“卖粮难”,除了多措并举,准备仓容,增加收储能力外,更需要增加下游加工业的消化粮食产能的能力。而乙醇企业作为粮食中下游企业,能够充分带动粮食市场,在不影响粮食生产的情况下,合理消化农产品存量,使农业供给侧改革得到有效落实。
纤维素燃料乙醇市场潜力巨大“以秸秆为原料制纤维素燃料乙醇,可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难题。”国家能源生物液体燃料研发(实验)中心副主任武国庆说,每利用1千克秸秆,可直接减少PM2.5排放量20克。目前,夏收夏种是秸秆焚烧多发时节。虽然多地采取了禁止焚烧秸秆的措施,但并未根本解决相关问题。而将秸秆制成纤维素燃料乙醇,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。
目前,纤维素乙醇是世界公认的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方向。秸秆和林业废弃物,为燃料乙醇的生产提供了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原料来源。据农业部发布的《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》,2010年我国秸秆资源量为8.2亿吨以上,其中未利用秸秆2.15亿吨,加上可利用的林业废弃物资源量2.11亿吨,合计共4.26亿吨。我国每年秸秆产量7亿吨以上,其中田间焚烧约1.5亿吨,造成资源浪费、空气污染,严重时甚至影响高速公路通行和飞机起降。而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,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。据了解,6吨至7吨秸秆能够制备1吨燃料乙醇,只需利用其中1/3,即可生产燃料乙醇2000万吨以上,并可减少秸秆露天焚烧。
去年7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》,明确要求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,加快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。纤维素乙醇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也将是燃料乙醇产业未来发展的主力。秸秆等农林业废弃物,将是未来燃料乙醇原料的主体。从技术角度看,我国纤维素乙醇已具备产业化推广条件。目前,我省正在申请建设纤维素乙醇加工厂,中粮生物化学(安徽)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4家燃料乙醇生产定点企业之一,正在筹建纤维素乙醇项目,将实现年产纤维素燃料乙醇10万吨、消耗农作物秸秆60万吨。此举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,而且在增加农民收入,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。安徽是农业大省,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,一旦农作物秸秆生产纤维素乙醇技术工业化取得成功,经济性有所改善,燃料乙醇的产量就可以迅速增长。
面对国内纤维素乙醇产业化进程落后国际上先进国家,专家建议,综合利用财政政策、金融政策、税收政策、价格政策等手段,大力扶持非粮燃料乙醇,尤其是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生产燃料乙醇。